BRC認證辦理,使有關產品得到控制,避免或降低危害的影響 

    概述:1 目的 對不合格品進行控制,以保證不合格品不投入,不轉序,不交付。 2 范圍 適用于原輔材料、在制品、成品的不合格管理。 3 職責 3.1 質檢員負責不合格品的鑒別、標識和隔離。 3.2 質量部部長負
    本信息已過期,發布者可在"已發商機"里點擊"重發"。

    刷新時間:
    2023-07-11 18:39:51 點擊81290次
    服務區域:
    全國
    聯系電話:
    13846427545 王普吉
    信用:4.0  隱性收費:4.0
    描述:4.0  產品質量:4.0
    物流:4.0  服務態度:4.0
    默認4分 我要打分
    1 目的
    對不合格品進行控制,以保證不合格品不投入,不轉序,不交付。
    2 范圍
    適用于原輔材料、在制品、成品的不合格管理。
    3 職責
    3.1 質檢員負責不合格品的鑒別、標識和隔離。
    3.2 質量部部長負責不合格品的評審及制訂處置方案。
    3.3 管理者代表負責處置方案和糾正措施審批。
    3.4 生產部負責糾正措施、處置方案的落實、執行。
    4 運作程序
    4.1 鑒別:
    4.1.1 質檢員依據標準或實物樣品進行檢驗,判斷產品的符合性。
    4.1.2 對檢驗結果*差情況,由質檢員在該批產品上掛“待處理”標識。
    4.2 評審 :
    4.2.1 生產過程中發現的不合格產品,輕缺陷情況時,授權質檢員評審。
    4.2.2 質量部部長負責對顧客退貨和生產過程中重缺陷情況進行評審,確定對后續加工、功能及外觀的影響。
    4.3 防止再發生:
    發現不合格品,應查找不合格的原因,堅持原因不清不放過、責任不明不放過、糾正措施不落實不放過的“三不放過”原則,明確責任部門。造成不合格的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
    -- 人為造成,不按操作規程作業、或*技術水平過低。
    -- 機器設備的精度、靈敏度、參數保證等因素達不到產品質量要求。
    -- 所用技術文件不能全面指導生產。
    -- 物料質量問題。
    -- 環境造成。
    1、目的
    當交付后的產品可能有批量的不適合(包括存在安全危害)時,能及時將有關信息通知相關方,并或實施產品召回,并迅速地使有關產品得到控制,避免或降低危害的影響。
    2、范圍
    適用于公司任何已發出的不適合產品的信息傳遞和回收過程。
    3、職責
    3.1 質量、食品安全小組負責監視實施召回。
    3.2 總經理負責召回計劃的批準。
    3.3 各部門參與和配合完成本程序的要求。
    4、活動
    4.1 召回的時機
    當公司存在受不合格產品影響的批次產品已經不在公司控制下時(如已經交付),應啟動召回程序。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情形都可能涉及待召回產品,觸發召回程序:
    a) 顧客的投訴(見客戶要求與溝通控制程序);
    b) 主管部門檢查發現的不適合的產品;
    c) 媒體報告報告的不適合的產品或事件;
    d) 公司內部檢查發現受不合格產品影響的批次產品已經交付(見不合格和潛在不安全品控制程序);
    e) 其他的改變(包括技術、法律行規和突發事件)影響到已交付的產品質量或安全。
    4.2 待召回產品的識別和評價
    a) 食品質量、安全小組即產品召回小組,應監視與產品召回有關的信息。
    b) 出現4.1于情形時,管理者代表應立即召開小組會議進行召回評審。必要時,應要求管理者和法律顧問、各部門的其他主管參加。
    c) 召回評審的內容包括:召回原因;信息的來源,可信度;以往的產品安全記錄,危害程度;門的流行病學咨詢記錄;待召回產品的范圍(包括產品線和地理區域);是否啟動緊急召回;一旦啟動召回,還應**召回計劃明確召回的方法、途徑和召回產品的處理等。
    d) 只要可能,應對待召回產品對應的批次產品,甚至相鄰批次的產品留樣進行復查,以證實是否不安全及其不安全的原因。其結果應作為召回評審的輸入。留樣應保持到召回活動結束。
    c) 在有確切的信息支持時,召回的評審不應*過半個工作日。

    4.5 描繪布置圖:
    反映加工場所的平面結構、設施設備位置,表明原料、中間產品、成品、廢品、垃圾以及人員在內的流動情況,應特別標明蟲害、鼠害的防治設施。
    4.6 產品或過程類別的流程圖
    4.6.1 質量、食品安全小組負責繪制管理體系覆蓋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所覆蓋產品或過程類別的流程圖。
    4.6.2 流程圖應清晰、準確和足夠詳盡,提供食品安全危害可能出現、增加或引入的信息。
    4.6.3 流程圖應包含如下信息:
    a) 所有操作步驟的順序和相互關系;
    b) 源于外部的過程和分包的工作;
    c) 原料、輔料和中間產品投入點;
    d) 返工和循環點;
    e) 終產品、半成品和副產品轉出點及廢棄物的排放點。
    4.7 過程步驟和控制措施的描述
    4.7.1 食品質量、安全小組負責利用操作性前提方案和產品描述提供的信息質量、食品安全小組對與流程圖對應的每個步驟進行詳細的說明。
    4.7.2 描述應包括如下內容,并規定其嚴格程度以滿足實施危害分析所需。
    a) 流程的操作和活動;
    b) 所使用的設施設備和工具;
    c) 投入或產出的物料;
    d) 過程參數(如溫度、添加物的點/形式,流程等)、應用強度(或嚴格程度)(如時間、水平、濃度等)和加工差異性(相關時);
    e) 影響選擇控制措施及其嚴格程度的外部要求(如來自顧客或主管部門)。
    4.7.3 可能的控制措施包括貫穿食品鏈的各種應用措施,包括:
    a) 食品處理和消費的良好規范中(農業、動物養植、衛生)和良好消費者規范;
    b) 包括于生產、加工、分銷(含運輸)、貯藏和零售中應用的方法;
    c) 食品的內在因素(如pH值和水活度)中;
    d) 當以批次為基礎時,還包括在檢驗程序基礎上的分類,如產品抽樣和測試;
    e) 預期使用,如特定預期使用、打開包裝前和打開包裝后的保質期限,以及其他與食品安全有關的、用于指導/指示顧客的標識。
    4.7.4 只要可能,控制措施應直接針對食品安全危害的原因或根源提出。

    1、目的
    確保每類產品和(或)過程合理預期發生的食品安全危害得到全面識別和適當評估,并確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或控制措施組合。
    2、適用范圍
    適用于對公司產品危害分析過程,包括食品安全危害的識別、評價和控制措施的識別和評價過程。
    3、職責
    3.1 質量、食品安全小組負責實施食品安全危害和控制措施的識別和評價。
    3.2 管理者代表負責食品安全危害和控制措施的識別和評價輸出的批準。
    3.3 各部門參與和配合食品安全危害和控制措施的識別和評價。
    4、程序
    4.1危害的識別
    4.1.1 危害識別的輸入:
    a) 危害分析預備步驟的輸出:產品描述表、布置圖和流程圖、過程步驟和控制措施的描述等;
    b) 經驗;
    c)外部信息,盡可能包括與所論該類產品有關的流行病學和其他歷史數據;
    d) 來自食品鏈中,與終產品、半成品和食品鏈終端(消費階段)食品的安全可能相關的食品安全危害信息。
    4.1.2 危害識別的步驟:
    a) 與食品安全有關的各部門都應參加食品安全危害的識別,并提交初步的《食品安全危害初步清單》(初稿),明確每一個產品或過程流程圖上的每一個步驟的所有危害發生的可能性。
    b) 食品質量、安全小組將各部門識別的安全危害初步清單(初稿)進行匯總形成《食品安全危害初步清單》(討論稿)。
    c) 必要時,食品質量、安全小組組織各部門對《食品安全危害初步清單》(討論稿)進行會審,并食品針對會審意見進一步修改。后經理管理者代表批準后定稿。
    4.1.3 危害識別的規范:
    a) 應明確危害的種類和產生的原因。危害應當以適當的術語表達,如生物種類(例如大腸埃希氏菌)、物體種類(例如玻璃、骨頭渣、毛發)、化學構成(例如鉛,或通常化學分類如殺蟲劑)。
    b) 在識別危害時,應考慮特定操作的前后步驟、生產設備、生產服務和周圍環境、以及食品鏈的前后聯系。
    c) 食品安全危害初步清單應列出了在所有產品類型(如家禽、奶、魚)、過程類型(如擠奶、屠宰、發酵、烘干、貯藏、運輸等)和加工設備類型(如關閉/打開的電路、干燥/潮濕的環境等)潛在可能(即理論上的)發生的危害;
    d) 當下一環節是實際消費時,只要可能,應針對每個已確定的食品安全危害確定終產品中食品安全危害的可接受水平。并將確定的結果和依據記錄入《食品安全危害初步清單》。
    4.1.4 終產品的可接受水平應通過以下一個或多個來源獲得的信息進行確定:
    a)法律法規要求:由銷售國部門**的目標、指標或終產品準則;
    b)顧客食品安全要求:與食品鏈下一環節組織(經常是顧客)溝通的規范,特別是針對用于進一步加工或非直接消費的終產品;
    c) 產品的預期用途要求:考慮與顧客達成一致的可接受水平和/或法律規定的標準,食品安全小組**的可接受的水平;
    d) 經驗:缺乏法律規定的標準時,通過科學文獻和*經驗獲得。
    4.1.5 如下方面的信息有助于危害的識別:
    a)原料、配料或與食物接觸材料中危害的流行狀況;
    b)來自設備、加工環境和生產人員的污染;
    c)來自設備、加工環境和生產人員的間接污染;
    d)殘留的微生物或物理藥劑;
    e)微生物代謝物的增長或化學藥劑的累積/形成;
    f)廠區出現的危害(危害的未知傳播途徑)。
    [本信息來自于今日推薦網]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国产成人精品怡红院在线观看| 成人无码精品1区2区3区免费看|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精品|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无码|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 国产成人性色视频| 3d成人免费动漫在线观看| 女性成人毛片a级|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国产日韩欧美成人| 成人看片黄a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不卡 | 国产成人aaa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 成人av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成人片|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永久| 国产成人精品免高潮在线观看|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69| 成人免费看片又大又黄| 综合558欧美成人永久网站|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永久|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91| 成人无遮挡裸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一级成人a做片免费| www成人免费视频| 爱情岛永久地址www成人| 2021国产成人精品国产| A级毛片成人网站免费看| 18级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片免费| 亚洲欧洲成人精品香蕉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小说 | 97成人碰碰久久人人超级碰OO|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亚洲成人自拍网|